Friday, December 19, 2014

冬日游四川



9-12-201416-12-2014,一团13人参加富田旅行社主办
海螺沟冰川-磨西镇-上里古镇-雅安-安仁古镇-成都-大邑-西岭雪山8天冬日游
(以下资料取自网络)

大渡河
Dadu He
Dadu River.jpg
大渡河上游
Min sichuan rivermap.png
Map of the Min and Dadu River drainage basin
源頭
青海省
河口
長度
1,155公里
平均流量
1570立方米/
Min sichuan rivermap.png
大渡河藏文རྒྱལ་མོ་རྔུལ་ཆུ་威利rgyal rong rgyal mo rngul chu),古稱沫水,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中西部,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巴顏喀拉山南麓,向南入四川省分別流經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涼山彝族自治州樂山市
流域面積9.2萬平方公里。大渡河有兩源,西源麻爾柯河和東源多柯河,匯合後稱大金川、接納小金川後稱大渡河,在雅安境內安順場附近折向東流,在樂山縣草鞋渡納青衣江岷江匯合。大渡河沿途多峽谷,水流湍急。全河落差4173米。由於大渡河的長度與水量均超過樂山匯合處之上游的岷江,因此有人認為岷江水系的正源是大渡河,而不是岷江。
1863年,太平天囯的翼王石達開曾受困於大渡河,多次搶渡不成,「糧盡食及草根,草盡食及戰馬,兼之瘧疾流行,死亡枕籍」[1],最後全軍覆沒。紅軍長征時曾經強渡安順場和奪取經過大渡河鐵索橋瀘定橋

磨西镇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磨西镇位于甘孜州泸定县南部,地处贡嘎山风景区东坡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入口处,属海螺沟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是海螺沟名胜风景区的旅游接待基地和入口,磨西镇距成都约304公里,距泸定52公里,距康定约70公里,现已建成磨西至康定的公路,游完海螺沟可直接到康定游览高原名城。磨西镇是汉、彝,藏民族聚居地。那具有清代建筑格调的农舍,由一条自流灌渠所串联的水磨房与灌溉系统组成山地农村的古朴风貌,在磨西镇仍然保留着法国人修建的天主教堂1935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率领红军路径的宿营地。

磨西古羌语,意为宝地。磨西古称磨西面,院系氏人后裔磨些人的聚居地,始于汉代的磨岗岭古道使磨西成为川藏通道上的繁华重镇。该镇位于甘孜州泸定县南部,地处贡嘎山风景区东坡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入口处,属海螺沟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是海螺沟名胜风景区的旅游接待基地和入口,磨西镇距成都约304公里,距泸定52公里。
磨西镇
磨西镇
关于磨西镇名的来历,小叶导游的一个小故事倒很有意思:磨西一词本是藏语,意思是不懂之意。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队汉商从此经过,不知何处,正好见一静坐的喇嘛,便请教此地地名,喇嘛本不懂汉语,于是用藏话回答了一声磨西(意曰不懂),而几个汉商也不知其意,即把磨西当成了地名,从此叫的人多了,磨西便也由此得名。莫西的出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它是茶马古道的重镇。
磨西镇内保留有较完整的老镇古街区,为清末民初民居古建筑群,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路上,仿佛回到了从前。磨西的天主教是一座法国传教士修建的哥特式教堂,它所传出的礼拜祷告钟声已回响了一个世纪。中西文化的交融给古镇增添了另外一番情趣。1935年,两万名红军来到此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曾在磨西镇的天主教堂住,并在此开了长征路上著名的磨西会议,因粮草补给不足决定不去康定,并决定部队过泸定桥。现有毛泽东旧居和天主教堂等文物古迹,保存完好。磨西古镇位于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入口处,距成都304公里,泸定52公里,康定约70公里。原系氐人后裔磨西人聚居地,汉代时为磨岗岭古道。历史悠久,尽管岁月沧桑,我们从它众多的明清古建筑中也能窥探出其久远的历史痕迹。中国式建筑依旧保存着那份凝重,法国传教士修建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它所传出的礼拜祷告钟声已回响了一个世纪,依然保存那么完好。中西文化的交融给古镇增添了另外一番情趣。在这里可以看到长征时期毛泽东主席下榻过的旧居。
磨西镇
磨西镇
磨西古镇如今已成为川藏通道上的繁华重镇,同时也因海螺沟冰川文化而名声大震。而今,大多外来的人们,在这里开店行商,把内地的美食也带到了这里。磨西是个小镇,镇子很小,仅有十几户人家,沿10米宽的街道绵延不过400米,主要居住着彝族和汉族。街上行人三三两两,下店上宅式的二层建筑虽然时髦,但也藏不下粗俗土气,居门倒是热情纯朴礼貌地兜售着当地雪莲花等土特产,边上是三五成群的孩童在街上嬉戏玩耍。古镇小巧玲珑,顺坡而下,以雪峰、山峦、森林为背景,群山怀抱,具有浓郁的高原民族风情。在高原的晴空下逛古镇,品尝当地特色烧烤,海沟美食:虫草鸭、贝母鸡、天麻肘子、酸菜腊肉和野菜等天然绿色食品,不由让人垂涎三尺。这里的人们质朴、坦率、连小孩子们也那么的憨直。
磨西镇
磨西镇
稻田之中隐匿着的一簇簇青绿树丛所吸引,走近仔细看,原来是森林树木隐匿着栋栋房舍人家。在磨西,一户人家自成一个院落,房子建构就地取材,石块砌垒成一道道的墙,分隔房间又围合庭院。木材的作用最广,柱、梁、门、窗,或圆或方、亦短亦长,按照主人的愿望和意志,悬梁挑檐、山墙留空,构架成石头墙、木作梁、板为廊、瓦为盖的川西民居,空而不透,围而不死。家家门户虚掩。房子分上下两层,上层堆放粮食杂物,走廊下整齐地堆放着劈好的柴火,廊上挂着成串成串的玉米棒儿。院内的柿子树上,果实压弯了枝头。摩托车上,小男孩骑上翻下,这些都告诉来客,磨西的农家殷实而宽裕,享受着天伦幸福。
像这样的房舍在磨西还有很多,他们散落在大山的怀抱中,星星点点,犹如怡然的山水画。远远望去,大山的那边,就是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贡嘎山,听说它的周围簇拥着236000米以上的山峰和74条冰川。冰川的融水,清纯而甜润,是岷江大渡河的源头,也是磨西人的生命之源。四季、昼夜温差和冰川融水滋润着磨西,所以这里长的水稻特别香,瓜果蔬菜格外甜。

 是历史历史沿革
早在公元初,彝族地区的居民就泛称为。其自称为诺苏泼、纳苏、尼苏等。意思都是黑族,困为彝族崇尚黑色。中国的彝族人现在总共有六七百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磨西镇
磨西镇
据史料记载,早在远古时代彝族的祖先就己在滇池、工都,也就是如今四川西昌东南部地区繁衍生息。后来羌人南下,与当地的土著部落不断融合。羌南下主要从甘肃宁海青海等一带南下,到岷山以东至金沙江畔一带。14-17世纪,由于屯兵,大批汉人进入彝族聚集区,其中还有商人。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的”“;唐、宋时期的乌蛮;元、明时期的罗罗保罗等,都是当时对西南彝族先民的称呼。到后来,原来的彝族人聚居地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彝族汉共居区。
在当地,彝族人和汉族人,连同当地少数的藏族人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他们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化民越来越相同。
在这里,镇是的各族人民都会跳藏族锅庄舞,碰上篝火晚会,各族人民开始跳起各种粗犷和豪放和舞蹈,这是一种天生的表达欲望。大家怀着饱满的热情伴着节奏挥洒自如,如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生活的喜怒哀乐化作淋漓尽致的舞蹈。

3地理位置
磨西镇
磨西镇
磨西镇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泸定县南部,地处贡嘎山风景区东坡,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入口处,属海螺沟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是海螺沟名胜风景区的旅游接待基地和入口,磨西镇距成都282公里,距泸定52公里,距康定约70公里,现已建成磨西至康定的公路,游完海螺沟可直接到康定游览高原名城。
磨西古镇修筑在一个东西北三面绕水环山的倾斜平台上,南高北低。一条从北山峡谷蜿蜒而上的石道,在古镇的入口岔成两条并行的马路,一条往东通向贡嘎雪山,一条往南直接通往200多里外的康定。丁字形小街以外,村落和楼房紧凑地聚拢在一起,低头相向,亲密攀谈。说是古镇,实际上古旧的民居已经不多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小洋楼或刷新一白的平房。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兴盛,新建了许多各种档次的宾馆、饭店,在旅游旺季也完全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要。现在,磨西镇面临着新一轮的开发,通过建设,将把磨西建设成为具有突出文化特色,浓郁地方特征优美景观的环境,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安全舒适的国内一流旅游镇,未来磨西镇将成为整个贡嘎山东坡的旅游度假区的后勤服务基地。
4          在磨西中式建筑小巷深处有一座天主教堂,它的存在给小镇增添了别样的韵味。很难想象,在这个中国人都很少涉足的化外之地,竟然点缀着如此西方的色彩。这座教堂悠久的历史,民国7年,也就是1918年,天主教康定教区开始修建磨西教天主堂,在民国11年完成了住房和经堂到民国15钟楼得以完成。这座教堂最先出自浪漫的法国传教士之手,但在建筑风格上,它又融入了中国西南部地区传统意义上的庙宇的样式。在它的东北侧,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老式的中庙宇中经堂可以看到的圆形窗,而它的南北方向的窗户则呈现出欧式风格。从正面看,它能够算得上真下正意义上的欧式建筑了,但是从侧面上看,却又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飞檐。这就是磨西的天主教堂,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同时引入了西方想法;或应该这样说,磨西的天主教堂就像它思想上归后不可避免地要同当地的民俗结合起来,在建筑上,它首先实现了本地化,拉近了与当地人的距离。而这也从总体上给人们造成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奇异的感觉。这种感觉,不管是从建筑的直接感观,不是对古镇深入探坊之后都会产生这一感觉。当地举行弥撒先随着奏响的宗教间乐,悠悠的圣乐传入耳中,它使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乐器——唢呐。与以往拜访的教堂中那浑厚而充满神秘的管风琴相比,这用极具中国化的声音让人感觉独特而新献。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
在古镇回荡了一百多年的钟声,在弥撒开始后的小镇中低回。小镇上的天主教徒开始踩着教堂的木地板齐聚到大厅里,木板微颤,人影绰绰。他们在耶稣的受难像下摆放上水果和鲜花,在圣坛点上代表着光明的烛火。古老的中国里的一个古镇上,朴实的人们在这里表达着他们原始而素的信仰,他们章声唱起圣歌,在舒缓的歌声里寻找自己的寄托。
他们或站着,或者跪在长凳上双手交握,面朝烛火,一动不动。空气里跳动着星星点点的烛光,这些烛光在他们的脸上分明照出了岁月刻下的痕迹,长久的阳光下照射给他们涂上一种高原古镇特有的灰铜颜色。久经风霜的人们在这里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另一种理解。
这里的人说,每年的圣诞节,这个天主教堂都会被精心地做一番修葺,并且做各种细心的装饰与点缀,这是他们的一个精神所以。紧接着,镇上的人都赶到教堂,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这进而举行,在那一天镇上的人沉浸在一片欢乐与祥和的气氛当中。
据说当年红军长征时,毛泽东曾经把磨西的天主教堂当成指挥部,在这里指点江山,谋划红军的未来。循着史书的指引,看到当年红军长征时毛泽东居住地,它至今仍保存得很完好。在19355月毛泽东带领红军抢渡大渡河前夕,与朱德一起住在磨西的天主教堂里,召开磨西会议,确定了红军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同样在距离磨西天主教堂不远的沙坝天主教堂,毛泽东指挥红军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战役——飞夺泸定桥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
值处一提的是,在长征期间,红军曾把一名叫博萨特的瑞士籍传教士也带上了漫漫的行征之路则为了让他翻译缴获的法语地图,在漫长的途上,博萨特了解到红军长征的目地,了解到红军队伍是在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为了建立一个更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在努力奋斗。到了最后,这位瑞士籍传教士转为理解和支持红军的革命事业。一年多以后,博萨特拿了红军给他的路费,回到了欧洲并且最后定居英国
这段经历出现在博萨特写的自传《合拢的手》中,在这本书中,博萨特大量谈到了当时红军的共产主义和传教士的相同之处。
磨西镇,不仅是今天成为人们游览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安营扎寨之处,在当年,也是往来于川藏的盐帮、马帮驻足歇脚的地方。磨细虽小却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茶马古道地势陡险,骡马难以通行,只有人的双脚可以攀援其间,所以自古便造就了茶马古道独有的社会现象,即人力背茶。
从磨西到康定,就现代的交通而言,花不长的时间便可到达,可是在当是往来于这短短的距离却要花人们将近十天的时间,为了沟通两地的茶运,在大山、森林的深处,就出现一群背夫——他们的背上是固定好了的长条茶包,力气大的人一挑就是两三百斤的重量;在胸前,他们系上破旧的毛巾或者椭圆形的小篾圈,毛巾是用来擦汗的,而小篾圈,则被背夫们用来刮汗;手上,他们都会随手拿一根墩拐子,这是他们用来爬坡和休息的工具。镇上的老夫说,因为路途遥远,需要赶路,另外,身上的装备比较复杂,一旦把茶包亲背上肩,他们就不再轻易卸下来,这样他们累了想暂进休息的时候,就把木杖或者竹杖支在地上,然后把茶包的重量置于杖子上,就这样走走歇歇,撒下无数的汗水、血泪之后,艰辛的背夫们才能到达最后的终点。
背茶是按计件取酬的,一般人背个十左右己经算是不错的了.这样他们一个往返就可以换来玉米两斗共70斤,扣掉路上吃的和食宿,往往所剩无几了.因此背夫们在背茶的路上,只带着丁点作为干粮的玉米粑粑和一小点食盐;晚上住宿时,他们更是连几分钱都舍不得花,随便找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整理好第二天要吃的食物,以天当被,以地为席,随便一躺,在蚊虫的叮咬下进入梦乡。
茶马古道的背夫
茶马古道的背夫
在当地,现在还流传着这样的俗话:十个背哥九个穷,背架子弯弯像条龙在磨西镇,老一辈的背夫在年少的时候,便加入背夫的行列。在还小的时候,他们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用稍显稚嫩的肩膀挑起两三条茶。渐渐地,随着年岁和力量的增长,他们肩膀茶的条数也越来越多。有些带孩子的妇女只好把婴儿捆绑在茶包顶端。茶叶压弯了他们的腰,她们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返在康定与磨西之间的山路古道上。无论隆冬炎夏,千年古道上脚穿草鞋、衣衫褴褛的背茶人川流不息。日久天长,山道上留下了铁杵的痕迹,密布的石窝窝,至今仍在因荒弃而覆满青苔的石板道上隐现。而在遥远的路途中,道路崎岖难行,许多人不小心会掉到悬崖里去,而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甚至还有人直接就被大风吹死,被冻僵的。背夫们就这样承受着生活的巨大压力。每次,他们招呼来十来个人,从茶商那里领来的茶包放在肩上,吭哧吭哧地徒走到康定去挣不多的报酬来维持生计。
在临近康定的大风湾,还有这样一个万人坑。上面有这样的对联:满眼蓬蒿游子泪,一盂麦饭故乡情。在旧时,那些在附近被累死冻死饿死的背夫们就被拖到这里,不断有尸体化成白骨,数年之后,这些尸体变成了白骨,这就是今天的白骨塔的由来。
这就是磨西的茶马道,这就是茶马道上的背夫。
无数的背夫用汗水和生命换来的这条茶马古道的一时繁荣,他们当年是不幸的,他们唯有用不停息的脚步来支撑让自己和家人活下去。在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比活下去更为重要的了。如今的磨西,己成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入口,当地人不用再像当年一样用血和泪去换聊以果腹的食物,他们在这条旧时的古道上,过着属于今天的文明和生活。
当年的茶马古道如今又将被数不清的脚步重新踩上,树荫千年,叶子黄了又绿。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
海螺沟发源于贡嘎山主峰东坡一条冰融河谷,海螺沟旅游资源有三大特色:  一是海螺沟身处山脚,在阳光照耀下,远望终年积雪不化的贡嘎雪山,气势恢宏,光芒万丈,瑰丽辉煌。
二是海螺沟冰川在国内同纬度冰川中海拔最低,最低点为海拔2850米,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6公里,冰川与森林共生。海螺沟冰川是现代冰川,形成于1600年前。沟内有一宽1000多米的大冰瀑布,直落1080米,举世无双。冰雪崩时,蓝光闪烁,雪雾漫天,倾泻而下,声动如雷,1-2公里外亦能听见,一次崩塌量达数百万立方米。堪称自然界一大奇观。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
三是在这冰天雪地的冰川世界里,有温泉点数十处,游人可在冰川上洗温泉浴。水温介于40摄氏度至80摄氏度之间,其中更有一股水温高达90摄氏度的沸泉。冷热集于一-地,甚为神奇。
贡嘎山主峰脊线以东为陡峻的高山峡谷,地势起伏明显,大渡河咆哮奔流,谷窄水深,崖陡壁立。在水平距离不足30公里达6500余米的高差形成举世罕见的大峡谷。海螺沟旅游景区就位于峡谷之间。这里地形复杂,气候类型特殊,山下长春无夏,郁郁葱葱。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山顶终年积雪,年平均气温在-9摄氏度左右。
海螺沟冰川
海螺沟冰川
海螺沟国家地质公园以现代冰川、温泉及高山峡谷为主要特征。主峰贡嘎山海拔为7514m,峰顶呈金字塔形状,被誉为蜀山之王,为世界第11高峰。公园内地貌类型复杂:有极高山山地、高山山地等。海拔4900m的极高山山地为雪线以上的区域,以花岗岩为主的基岩裸露,角峰、刃脊和冰斗等冰蚀地貌发育。贡嘎山主峰、无名峰、三连峰等金字塔形角峰排列于分水岭刃脊之上。发育现代冰川粒雪盆。雄、奇、险、峻的大雪山脉奇峰突兀,巍峨雄壮、气势磅礴,美学价值高,观赏性强。
海螺沟简介
概述
海螺沟贡嘎山的天然镶嵌的蓝宝石
海螺沟贡嘎山的天然镶嵌的蓝宝石
海螺沟位于贡嘎雪峰脚下,以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
海螺沟是集生态完整的原始森林和高山沸、热、温、冷泉为一体构成的综合型旅游风景区。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泸定县内,大雪山山脉中段的贡嘎山东坡,距成都市319km康定49km,东西长约29km,南北宽约17km,面积350km。是世界上仅存的低海拔冰川之一。
在水平距离不足30km6500余米的高差形成举世罕见的大峡谷。海螺沟旅游景区就位于峡谷之间。这里地形复杂,气候类型特殊,山下长春无夏,郁郁葱葱。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山顶终年积雪。
贡嘎山主峰脊线以东为陡峻的高山峡谷,地势起伏明显,渡河咆哮奔流,谷窄水深,崖陡壁立。这里地形复杂,气候类型特殊,山下长春无夏,郁郁葱葱。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山顶终年积雪,年平均气温在-9左右。
名称由来
历史上后藏香巴噶居派大成就者唐东杰布法王云游印度,汉土及康藏各地。知识渊博、先知聪慧,巧夺天工。在西藏甘孜青海藏区修佛塔128座,建桥128座。唐东杰布法王在西藏创建药王庙,编写创作多种歌舞剧演唱历史故事,是藏戏创始人。在医药方面造诣极深,发明能治内科百病藏药白丸和能治流行瘟疫藏药红丸之决窍。后卒于康区,享年125岁,是藏族中最长寿老人。他是杰出的和有影响的建筑家、佛学家、戏剧家、藏医学创史人和桥梁大师。一生功绩显赫,功名成就,造福于后人的神圣佛教人物。唐东杰布法王在海螺沟、燕子沟、大渡河谷留下跋涉足迹和他修建寺庙、玛尼堆、佛塔旧址。公元1705年仲夏一天,唐东杰布法王来到泸定桥建桥工地,见工匠们正为架铁索渡河一筹莫展,他指点工匠们用竹索穿短节竹筒,筒上用竹绳系上铁索慢溜吊渡。工匠们照他的办法将长40余丈、重2000多斤铁索悬空溜吊,唐东杰布法王见工匠们拉不动索键时便取出随身宝物海螺吹三声,神奇海螺声鬼使神差般让筒溜索走,安全地渡完13根铁索键。
泸定桥建成后,唐东杰布法王取道海螺沟翻雪山支西坡修寺建塔。在海螺沟夜宿于高山密林中一冰川巨石岩穴下,早晚在石穴前口念佛经,面向贡嘎神山跪拜,一吹海螺便引来林中禽鸟动物围着石穴听他念经。唐东杰布法王离去后,鸟禽动物仍按法王吹海螺时间聚集在岩石穴四周,在石穴顶部长出棵棵树木,花草一派芸芸众生景象。唐东杰布法王有天给他弟子托梦,说他在海螺沟住过岩穴巨石,已被贡嘎山神策封为"海螺灵石"。以他随身宝物海螺封他跋涉过的那条深谷为"海螺沟"。海螺沟、海螺灵石的名字由此而得名。
特色
一是海螺沟身处山脚,在阳光照耀下,远望终年积雪不化的贡嘎雪山,气势恢宏,光芒万丈,瑰丽辉煌。
二是海螺沟冰川在国内同纬度冰川中海拔最低,最低点为海拔2850m,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6km,冰川与森林共生。海螺沟冰川是现代冰川,形成于1600年前。沟内有一宽1000多米的大冰瀑布,直落1080m,举世无双。冰雪崩时,蓝光闪烁,雪雾漫天,倾泻而下,声动如雷,12km外亦能听见,一次崩塌量达数百万立方米。堪称自然界一大奇观。
三是在这冰天雪地的冰川世界里,有泉点数十处,游人可以在冰川上洗个温泉浴。水温介于4080之间,其中更有一股水温高达90的沸泉。冷热集于一-地,甚为神奇。
海螺沟国家地质公园以现代冰川、温泉及高山峡谷为主要特征。主峰贡嘎山海拔为7514m,峰顶呈金字塔形状,被誉为蜀山之王,为世界第11高峰。公园内地貌类型复杂:有极高山山地、高山山地等。海拔4900m的极高山山地为雪线以上的区域,以花岗岩为主的基岩裸露,角峰、刃脊和冰斗等冰蚀地貌发育。贡嘎山主峰、无名峰、三连峰等金字塔形角峰排列于分水岭刃脊之上。发育现代冰川粒雪盆。雄、奇、险、峻的大雪山脉奇峰突兀,巍峨雄壮、气势磅礴,美学价值高,观赏性强。
成因
5.4亿年以前,贡嘎山地区是康滇古陆的一部分,为久经侵蚀的陆地。在距今5亿~2.5亿年之间(即奥陶纪至三叠纪),本区大部分处在康滇古陆西侧的海域,在这一漫长时期中,形成了厚达2万余米的海相为主的海陆交互相地层;距今约2.2亿年前的印支运动,使整个川西大规模褶皱隆 起,结束了海洋时期,形成古大雪山脉。其后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而进一步褶皱隆起,长期遭受剥蚀。直至距今约180万年的晚第三纪末期古大雪山脉被夷平而成为中国准平原的一部分。
距今340万年的造山运动使贡嘎山隆起千余米,并发生区内最早的一次冰帽冰川(富林冰期)。至中更新世(距今248万年),冰川达到极盛时期,形成摩岗岭冰期,冰川下线可达海拔18001900m的古大渡河一带。距今130万年,元谋运动结束了区域性湖相沉积而转入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时期,形成了现今之大渡河、雅砻江河谷。与此同时,高山地带发育了多期冰川。
发生在距今2493019700年前的末次冰期,在海螺沟中上游形成长达10km,厚约200m侧碛堤。之后,冰川进一步萎缩,于1560年、940年发育两次冰进,在海拔2750m现代冰川前端,形成切割末次冰川冰碛物的厚约2060m的两道终碛堤。这两次冰进的年代正好相当于中国5000年气候变化的第二和第三次冷期,称之为新冰期。地质公园除现代冰川,又有热矿泉群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与多样性很强的高山生态系统的组合,众多形态各异的象形山石、类型众多的生物景观。冰川与热泉共存,寒冷与温暖相容这一罕见奇观,世界瞩目。
景观
蜀山之王
――贡嘎山主峰区东坡的冰蚀河谷,全长30.7km,贡嘎山主峰脊线以东为陡峻的
海螺沟国家森林公园
海螺沟国家森林公园
高山峡谷,地势起伏明显,大渡河咆哮奔流,谷窄水深,崖陡壁立。在水平距离不足30km6500余米的高差形成举世罕见的大峡谷。
海螺天下奇
海螺沟具有亚热带到高山寒漠带的完整植物带谱,保存着许多第四纪的活化石,植物4880余种,爬行类、飞禽类、昆虫类等动物400余种,是世界上少有的动植物大观园
海螺沟内造型奇特的树处处皆是,有生长在大石上的,有盘根大石的,有几十种植物共生在一棵树上的。沟内花卉植物品种繁多,以杜鹃木兰报春花兰草龙胆等最著名。
温泉之乡
泉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沟内已建成水温4060的游泳池,游客可在沟内洗温泉澡、游温泉泳。其中二营地温泉流量昼夜8900余吨,水温高达80,出水口可煮熟鸡蛋和马铃薯,是世界上少有的温泉瀑布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http://e.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35/sign=e63698cb0cf431adb8d2443a7e37ac0f/9825bc315c6034a80a5ec5d8cb1349540923762e.jpg
http://h.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35/sign=a336ba14a3cc7cd9fe2d33da0c002104/48540923dd54564e9dc145c0b3de9c82d0584fa6.jpg
http://f.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35/sign=17fbee77a8d3fd1f3209a539054f25ce/38dbb6fd5266d0169c54e371972bd40735fa351d.jpg


上里镇 上里古镇一般指上里镇
上里镇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6处。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小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现在这里还是影视作品的外景地。201365日挂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上里东接名山、邛崃,西接芦山、雅安,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所谓的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已出现。它以四川为起点,经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也称蜀身毒道,总长200公里,与西北丝绸之路一样,南方丝路对世界文明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上里古镇古时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临工古道进入[1] 的重要驿站。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2] 
上里镇
上里镇
名称含义
上里镇古时有5家大姓聚居,俗称五家口,即是:韩、杨、陈、张、许五大家族群聚。关于五大家族的传说更是各有千秋:韩家银子(官商钱多)、杨家顶子(官宦世家)、陈家谷子(屯粮大户)、张家棍子(骨科习武)、许家女子(漂亮勤劳),其中的故事耐人寻味。
建筑格局
上里镇
上里镇
上里古镇的建筑格局具有以民居为主的空间特色,建筑风格仍以明清时期的为主。古镇的街道主要呈子布局,且都不宽,两边全是老式的铺面。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

2历史沿革
上里镇历史悠久,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是取其昔日古道上的驿站、关隘之意,是巴蜀平原通往外
上里镇
上里镇
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古镇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日益繁荣,便以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至今仍流传着这五大家庭的各自千秋,即:杨家顶子(官宦仕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长得标致)、张家碇子(习武卖药)。
解放后,依据陇西河的流向,上游所在的乡划为上里。古镇人口探源,据史书记载,这里汉以前为青衣羌人领地,汉至隋归严道县管辖,隋末唐初曾一度隶属临邛郡,尔后归雅州府。古时的西蜀称西南夷为开发这片宝地从先秦到明清间,曾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如秦灭赵国后,徒赵国臣来巴蜀,汉代迁楚国臣民来青衣,明末清初又一次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移民。
上里早期为民族聚集区,民族中主要以本地土著的巴蜀民族——青衣羌人为主。由于南方丝绸之路的不断繁华,常有外地民族来此定居,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境外文化同当地文化融合成了统一的汉文化,至今给我们留下遍及全镇的文物古迹,使参观者常常陷入史海沉钩之中。
上里镇
上里镇
上里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北部,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亦是近代红军长征过境之地。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拥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8处,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革命老区和四川省十大古镇
古有诗云:“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正是对上里古镇生动形象的总体描绘。二水环绕的古镇内明清建筑错落、古树参天,茶马古道上唐宋文物遗迹众多,近代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让往来游客踏石板道上体味历史的沧桑,漫步于小溪流水边享受怡人的田园风光,站在古老的石桥上领略自然的恩赐,沉醉在白马灵泉边聆听古罗绳兴衰的故事……
3人文历史
概况
上里镇
上里镇
古镇民居保存得比较完好,多为青瓦民居,街中心有宽展的戏坝子,原有的二重檐歇山顶戏楼,是川中场镇不多见的巧妙设计。现存多座石桥,其中以二仙桥为代表。上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所以经济不发达。但诸多非农业成份的渗入,也使小镇的经济有所发展,在规划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格局。
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上里并驻扎半年之久,在镇内留下的数十幅石刻标语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革命历史文物。
正如《中国古镇游》一书中的记载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川西北调研组朱晓林博士(上海同济大学)写道,镇内石板铺街、木屋为舍、建筑群高低错落、古风宛然;大院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飞阁流丹,镂空细刻、曲尽其妙,……均为清代佳作;从现状总体风貌与居住建筑群规模而言,上里镇是保护的相当完整的乡土聚落。
近况
当今,《聊斋志异》、《山那边好地方》、《今夜不回家》、《被告山杠爷》等一批影视剧将这里作外景地,到这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
上里镇
上里镇
与繁华的江南古镇相比,或者与阆中相比,上里多少透出乡间的感觉,也不是那么著名,不象周庄或者阆中那样的游人如织,尽可以在一派川西民居风格的寂静中徜徉,在山水掩映中的田园里出神……
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是巴蜀平原通往关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从这里到邛崃至芦山和雅安,各为一日行程。这五大家庭各有千秋,很久以来就流传着杨家的顶子,韩家的银子,陈家的谷子,许家的女子,张家的锭子的说法。
所谓顶子,是说杨家诗书传家,世代官宦;银子,是说韩家世代经商,积聚了大量钱财;谷子,是说陈家田产广阔,粮食丰足;女子,是说许家的女儿品貌双全,勤劳善良,持家有方,各户争相聘娶;锭子,普通话叫拳头,是说张家有习武传统,个个骁勇善斗。如此形象生动的说法,勾勒出了古镇的人文轮廓。三个女人一台戏,五大家族更是好戏不断。想当年上里的狭窄的石板街上,官场、情场、商场、农场都成了家族们的竞技场。这里能不发生故事吗?

4自然气候
上里镇东、北、西三面为丘陵
上里镇
上里镇
山地,中南部为山丘围合的平坝。城镇边缘东、南、西三面分别由河流小溪围绕,白马泉则处在镇东北的一条沟谷之中。本区最高峰黑岩坪海拔1725米,与天台山相连,河谷平坝为农田,最低处海拔905米,山丘岭上林木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质量较佳,无污染。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的气候特征。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山羊、野兔、野猪、麂子、杜鹃、画眉、老熊、锦鸡等兽类、鸟类和两栖爬行及大量森林昆虫。森林覆盖率近80%

5建制人口
上里镇幅原面积75.8平方公里,共辖9个村,62个合作社,截止2006年底总户数为3208户,总人口10790人。农业户2982户,农业人口11242人。
6主要景点编辑
文峰塔
上里镇
上里镇
文峰塔又称字库塔,建于清同治五年。塔下有字纸炉,为上里古代官宦人家和文人燃烧字纸之用。
舍利塔
相传是隋文帝杨坚为感谢尼姑智仙对自己的抚养之恩,诏令全国各座名山修建佛塔供奉智仙的舍利子。
清代立交桥
高桥建于清乾十四年。为三卷供桥,桥下东西两端各有一人行道,桥上、桥下东西两端各有一人行道,桥上、桥下皆可通行,又称清代立交桥。
双节孝牌坊
双节孝牌坊建于清道光十九年。清廷为褒扬韩家姑媳二人守节,敕建旌表节孝牌坊。
位于古镇南四家村昔日古道上(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坊上横额镌刻双节孝三字,脊顶下正中精调圣旨二字。
该坊结构为四柱三间十二翼出檐多脊,镂空石雕彩绘,采用当地优质石英红砂岩石建造。通高11.25米,进深3米,基座宽7.8米,出檐1.1米。坊上图饰花纹、历史故事、戏曲坊面、匾额对联等,自然古朴, 镌工精细,造型灵巧,栩栩如生,一只只飞禽走兽扬威于坊上,一组组戏剧场景展现在画壁之间。石坊建成后施石青、石绿、石红、金箔等彩绘。
坊前30米处左右竖立12米高六棱四方双斗石桅杆一对,更显得气势雄伟。
上里镇
上里镇
九世同居石牌坊
九世同居石牌坊建于清嘉庆六年,记载了陈氏家庭九代同居、人口逾千、共聚一堂的历史,被誉为是汉族第一大家庭,因两次受到朝廷嘉立家谱石坊。
位于古镇东陈家山犀牛望月处的九世同居陈氏节孝石牌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九世同居石牌坊,系陈氏家族自五代迁居上里,一直延至第九代,一家人口逾千,共聚一堂,在当代被誉为是中国汉族最大一个家庭,曾两次受到朝廷嘉奖而立家谱石坊。另一座因陈氏家族中一妇女守节,奉旨而建贞节坊。两座牌坊呈一字型排列,坊前30米处立八轮双斗雕花石桅杆一 对。
红军石刻
19356月至19362月,红一方面军经雅安在甲金山下的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上里古镇境内尚存有红军石刻标语七十余幅,绝大部分集中在古场镇内,是雅安市境内尚存红军石刻标语最多的一个乡镇,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方面军继续北上,四方面军因受错误路线影响而南下。红军在上里境内驻扎期间,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成立名为认真、德诚、紫光、崇安等四个代号的政治部,并刻下七十多幅标语,如: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共产党是穷人的政党、赤化全川、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是北上抗日的主力军等。
红军离开后,当地群众用石灰和泥土将其石刻标语覆盖保护起来,解放后又将其覆盖物去掉,使这批珍贵的革命文物又恢复原貌,成为今天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实物教材,雅安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雅安市人民政府于19857月将红
上里镇
上里镇
军石刻标语批准公布为雅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雅安市被命名为革命老区。
如今,当年红军长征时留下的石刻标语仍保存完好,现已将散存的部份石刻标语集中在白马泉院内,拟修建红军石刻陈列室,便于进行展示和宣传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韩家大院
上里古镇保存完好的韩家建筑群有两处,一位于四家村,一位于古镇内。大院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院内雕刻历经三代人方完成,雕刻内容以戏曲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其独特的镶嵌式雕刻工艺,实为民间一绝。
韩家大院位于上里镇四家村,始建于清道光年前。该大院独具地方建筑特色,采取穿斗式木结构青瓦屋面组成的四合天井古建筑群,接近地表处采用石墩做柱基,石板铺地和嵌镶地角坊。
此种形式的建筑有较高的抗震和防潮性能,在雕刻装饰上:以门窗、桌台、墙壁隔板、栏板、檐枋、裙板、檐帘等,以变化无穷的民间雕刻艺术展现了淳朴的造型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匠人们丰富想象力以及独特造型手法,创作了千余幅精品,装饰在建筑物各个表面和室内陈设家具上。所有雕刻艺术品给人留下了民间装饰美的享受。该大院已于1985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仙桥
二仙桥位于古镇西约200米处的陇西河上,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初第一、二次建成后均被洪水冲毁,第三次再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建成,该桥为高卷拱单孔石桥,桥面两侧有石栏,此桥与周围山峦、河水、田野相映有江南水乡美景之感。站立于桥上物影倒影水中,充满着诗情画意,桥南田野间耸立着数十座馒头小山包,人称十八罗汉拜观音;桥北为天台山,如遇晴天可观尝到天台山脉由由山脊构成的巨型卧佛。
二仙桥始建于清乾年间,二仙桥得名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建桥竣工之日,附近州县名士前来祝贺,宴罢人们来到桥头准备踩桥定名,不料有两位乞丐坐在桥头拦住踩桥人……众人干,二乞丐跃入水中,及刻显出两个石包,众人大悟,认定此二人并非乞丐,而是两位神仙,于是便将此桥定名为二仙桥
二仙桥由来
位于古镇西约200米处的陇西河上的二仙桥,是单孔石拱桥,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桥与周围山峦、河 水、田野相映,有江南水乡美景之感。该桥面两侧有石栏,正中雕刻龙头、龙尾,桥头坚一宝塔,正面浮雕神像和二仙桥三个大字,塔壁阴刻文字,记述了曾先后三次建桥过程。关于三次建桥,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清乾隆初,为方便两岸居民生活交通,拟在陇西河上修建拱桥。前两次均在建成之即遭洪灾而冲毁。后经高人指点,得知是河内居住龙族肆意游走造成洪灾,冲毁桥梁。于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居民再次修建,并在桥身两侧分别刻龙头、龙尾,取镇龙之意,示将龙压在桥下,避免洪灾发生。说来神奇,第三次建成后历经一个半世纪,都未发生洪水毁桥的灾害。
至于二仙桥名的来历,民间相传当第三次建桥竣工之日,附近州县名士前来祝贺,宴罢人们来到桥头准备踩桥定名,不料有两位乞丐坐在桥头上拦住踩桥人……众人干涉,乞丐跃入水中,及刻显出两个石包,众人大悟,认定此乃非乞丐,而是两位神仙,于是便将此桥定名为二仙桥
白马泉
白马泉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宋乾道元年诏封泉池为渊泽侯。该泉是全国独具特色的十大恒温间隙泉之一,因起潮落潮潮均能听见马蹄的声音而得名。
白马寺始建于唐代末年,位于龙头山麓的南丝绸古道旁,与天台山一脉相连。寺内现存的巨石石雕观音、唐代凿挖的古圣井尤为罕见,寺内还存有明代的钟亭、照壁、石雕兽、佛道两家的石刻香炉等。
喷珠泉终年不枯,泉池随时都可见串串珍珠般的气泡从池底喷出。池边立有清代雅州太守黄云鹄题写的喷珠泉碑。
白马泉的传说
白马泉所在地,历史上的佛教圣地,该泉原名龙渊,仅是一滩水。相传唐僧西去取经分南、北两路,南路曾经过白马泉。唐僧进庙膜拜,白龙马等候于寺外,因口渴饮用泉水。此泉水与东海相连,见龙马便涨潮朝拜。当地僧人见状倍感神奇怪,唐僧一行离开后,立即围泉水建池,原为解决生活用水,后住持高僧得菩萨点化,得知得知原委,将龙渊奉为圣泉,并改名白马泉。现白马寺内香炉上,仍雕刻有以唐僧取经为主题的浮雕装饰。
众所周知,白马泉于宋乾道元年丁玄(公元1165年),因川西南连续三年大旱,附近州县官民到此求雨。巧遇泉池涨潮,随之风云交加,天降甘露,禾苗反青,皱章上述,封泉池为渊泽侯。传闻当时观音菩萨路径此地,见当地百姓遭受旱灾,大发慈悲,倾净瓶之水降甘露三日,解除旱情。当时有一滴甘露洒落于白马泉侧,形成一泉,泉水清澈甘甜,长年不竭。后人为得知菩萨救助,于唐代永乐年间依托此泉靠山修建观音殿,并将山岩雕刻观音像供奉,将泉命名为观音泉以表谢意。当今的白马寺观音大殿内所供十八罗汉拜观音的摩岩雕像就是唐代所塑,殿内那口泉就是观音泉,这也是中国佛教中唯一在大殿内有泉的建筑。
雅安
雅安,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邛崃山东麓,东靠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距成都115公里。
雅安先秦时代就已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两汉文化历史底蕴丰厚,近代更留下了"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的壮丽诗篇。
原为西康省省会,1955年随西康撤省并入四川,设雅安地区,2000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
雅安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有雨城之称。获得年成功创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荣誉称号,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历史沿革
雅安历史悠久,先秦时代就已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战国时期,在秦惠文王更元9年(公元前316),秦灭蜀,置蜀郡。在该区开青衣道,置邮传。继后,羌人沿青衣江徙入雅安,是为青羌,即青衣羌国故地。战国后期(公元前222年),秦灭楚,迁楚遗族严道(庄道)入蜀,立严道县(治所荥经)。隶属蜀郡,这是雅安最早的建置。
西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改置沈黎郡(治所今汉源县),辖严道县(王莽时改名严治,今荥经、雅安等地)、青衣县(今芦山县)、徙县(今天全始阳镇)、旄牛县(今汉源九襄镇)等地。
武帝天汉4年(公元前97年)撤销沈黎郡合并于蜀郡,设置西部都尉府,一治旄牛,主管外羌(今汉源一带);一治青衣,主管汉民(今雅安、芦山一带)。
东汉安帝延光元年(公元123年)改蜀郡西部都尉为蜀郡属国,辖县未变。灵帝时(公元168年)改置汉嘉郡(治所今芦山),领辖4县,并包括今甘孜州大部及凉山州一部分。
晋初仍汉嘉郡,成汉又分置沈黎郡。东晋后汉嘉郡废,县迁地侨置。南北朝时政权荒废,公元347年后战乱不已,变革纷繁,本区建置之县,大多迁徙,附设于外地州郡。这一时期的建置辖属变化很大,公元348―552年间,本区政权荒废200多年。
西魏废帝2年(公元553年)平蜀以后,始移民垦殖,设蒙山郡(治所今雅安多营),领辖始阳(县治今雅安多营),蒙山(今名山蒙阳镇)2县。周武帝天和3年(公元568年)改蒙山郡分置黎州、沈黎郡。
隋仁寿4年(公元604年)废郡置雅州。炀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废雅州置临邛郡,领有芦山、名山、始阳(州治)等县。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推行州、县两级制,复雅州,领4县(芦山、名山、严道、百丈)。武德3年(公元620年)增置荥经县。玄宗开元三年(公元758年)复为雅州,领5
雅安
雅安
,即严道(今雅安雨城区多营乡)、芦山、名山、百丈(今名山百丈镇)、荥经。唐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和对外扩充,还设立了黎州(洪源郡)都督府,辖汉源(今汉源县清溪乡)、飞越(今宜东乡)、临溪(今名山茅河乡)等县。同时还设立了若干军镇,如灵关镇(兵镇,今宝兴灵关乡)、始阳镇(兵镇,今天全始阳镇)和川镇(兵镇,今天全县城)等,加强了这一地区的军事部署。在连年战争中,雅州已成为重要的军事、交通要道。为了对边地民族招抚内附,还设立了50多个由少数民族首领管辖的"羁縻州",以便对少数民族的治理。[1] 
五代时(公元934年)于雅州增设永平军节度使和碉门安抚司(今天全城西)。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雅州治所,由今雅安多营坪迁到苍坪山麓(今雨城区)
元宪宗8年(公元1258年)雅州属嘉定府治,并增置天全招讨司(今天全县城和始阳镇),统属陕西行省吐番本部宣慰使司管辖。
明代地方政权实行府、州、县3级制。雅州辖芦山、名山、荥经。州治在今雨城区。
清初仍为雅州。雍正7年(公元1729年)升州为府,雅安属上川南道,辖名山、荥经、芦山、天全、清溪、雅安6县。在此期间,清庭正式收缴了天全高、杨二土司印信封号,实行改土归流,结束了760余年的土司统治。
民国初年(公元1913年)废州、府设道、县,当时的雅安、芦山、名山、天全、荥经、汉源6县,均属建昌道辖。1924年废道,1935年设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区,治设雅安县,辖雅安、天全、芦山、荥经、汉源6县和穆坪设治局(今宝兴县城)。1939年西康建省,该区改设西康省2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
1951年改称雅安专署,并以汉源、越西、冕宁各一部分新建石棉县。1955年撤销西康省,本区归划四川,并将名山县和泸定县划属本区,次年(1956)又将泸定县划归甘孜州辖。[2] 1981年改称雅安地区至2000年,管辖雨城、名山、荥经、汉源、石棉、天全、芦山、宝兴8区、县共42个镇、106个乡(其中18民族乡)。[3] 2012116日,撤销名山县,设立雅安名山区,以原名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名山区的行政区域。[4] 

大邑县
大邑县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与邛崃山脉接壤。东与崇州市交界,东南与新津县毗邻,西南与邛崃市相邻,西与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相连,北与阿坝州汶川县接壤。县域总面积1327平方公里。大邑辖3乡、17镇。[1]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大邑县历史悠久,文化繁荣。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
建制沿革
大邑
大邑
早在新石器时代, 大邑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夏、周时有古蜀。今大邑县区域当时古蜀国地。
周慎靓王五年,即秦惠更元九年(前316),秦灭古蜀国。今昔对比大邑县区域当时为临邛县地。
汉高祖五年(前202),平定巴蜀.今大邑县区域为江原县、临邛县地。
西汉末年,王莽立国为新(923),临邛县改为监邛县,江原县改为邛原县。后公孙述据蜀称成家(2536)。监邛、邛原县名仍旧。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十一月,成家亡,邛原县复名江原县,监邛县复名临邛县。
蜀汉、魏、西晋宽大初至成(汉)玉衡二年(312),大邑县区域仍置。
http://a.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676184f67f1ed21b7dc929e79d6fddae/8326cffc1e178a8259f46aa4f403738da877e8ee.jpg
东晋永和三年(347),成(汉)亡。汉原县改为融县,后又复名江原县。临邛县仍置。
中经宋、齐,至梁武陵王萧纪据蜀前,两县建置不变。梁末,武陵王萧纪据蜀(552553)。临邛县改为依政县,江原县仍置。
梁承圣二年(553),西魏统治蜀地。依政县分出部分地区置临邛县,江原县仍置。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立国。江原县改为多融县,后县,后又改为晋原县。依政县、临邛县仍置。
隋代,今大邑县区域为晋原、临邛、依政县地。
唐武德元年(618),晋原县地分出部分置唐隆县。武德三年(620),临邛、依政、唐隆3县地分出部分置安仁县,贞观十七年(643),安仁县撤销,咸亨元年(670),安仁县复置。今大邑县区域唐初未建置时,属临邛、依政、唐隆、安仁县地。
公元671(唐咸亨二年)割晋原县西部置大邑县。
西岭雪山
西岭雪山
旧唐书》、《新唐书》、《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载:其邑广大,遂以为名。
1284(元至元二十一年)撤消安仁县和火井县建制撤消,其行政区域划归大邑县。火井县境域后划归邛州。
大邑建县后,唐、宋两代建置无变化。
1377(明洪武十年)农历五月,大邑建制撤消,境域并入邛县。
1380(明洪武十三年)农历十一月复置。
196071日,经国务院批准,新津县并入大邑县。原新津县城关镇改为大邑县新津镇。1962325日,建制恢复,原新津县所辖区域仍归新津县管辖,1020日,国务院补办批准手续。建县后,大邑县治历来在今晋原镇。
隶属关系:大邑县始置时隶邛州。唐天宝元年(742),邛州改为临邛郡。唐乾元元年(758), 临邛改为邛州。
五代十国时期,大邑县属前蜀国19年(907926),后唐9年(925933),后蜀国32年(934965),隶邛州。
北宋乾德三年(965)起,大邑属宋,邛州改为邛州临邛郡,大邑隶邛州临邛郡。
南宋宝祐六年(1258),蒙古帝国军队攻入四川,大邑隶邛州临邛郡。至元十四年(1277)后不久,邛州临邛郡改为邛州。大邑隶属邛州。十六年(1279)。大邑属元。
元至正二十年(1360),明玉珍在蜀建立农民政权,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称帝,国号夏,大邑属邛州。
明洪武四年(1371)春,朱元璋派军入川。六月,夏亡,大邑属明,隶邛州。明洪武九年(1376),邛州降为邛县,大邑隶嘉定州。
明洪武十年(1377)五月,大邑入邛县。明洪武十三年(1380)十一月复置,隶嘉定州。明成化十九年(1483),邛县复升邛州,大邑还隶邛州。
崇祯十七年八月初八日,张献忠克成都,建立大西农民政权,定都成都,称西京。并于十月初五破邛州,入大邑。在张献忠据蜀期间(16441646),大邑为大西辖县之一,其隶属关系与明末时同。
清顺治三年(1646),大邑属清,隶邛州。清乾隆版《大邑县志》载清顺治六年(1649),张献忠部属卢名仍踞重庆、叙州、马湖及邛州一带。清顺治九年(1652),已和南明联合的张献忠部属刘文秀出兵回川,大败已降清的吴三桂,克川南各州县。刘文秀克成都。清顺治九年,大邑属南明,隶邛州。清光绪版《大邑县乡土志》载,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反后,其总部属王藩攻占邛州大邑。吴在1674年称帝,国号为周。大邑属周,隶邛州。清康熙十九年(1680),王屏藩被讨平,大邑属清,隶邛州。
民国元年,大邑隶邛州。2年,邛州改为邛崃县,大邑隶上川南道。3年五月,上川南道改为建昌道教17年,道制撤销,时四川正值军阀混战,延至次年才正式撤销。大邑于是直隶四川省246月,大邑隶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1220日大邑县解放后,隶眉山行政区。19503月起改隶温江行政区。又称温江专区,196810月改为温江地区19835月, 温江地区建制撤销,大邑县至今划归成都市管辖。[2] 

安仁古镇
安仁古镇,地名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名之。始建于唐朝,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于清末民初时期,尢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号称川西建筑文化精品。目前在安仁有保存比较完整的历史街区及庄园住宅古建筑群面积约30万平方米;有保存民清时期的刘氏庄园群、刘湘公馆等古公馆27座;有红星街、树人街、裕民街等三条古街;小洋楼(原公益协进社址)、安仁中学(原文彩中学)、钟楼等。
古镇简介
安仁[1] 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建安仁县(早于大邑建县50周年),
http://c.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036a88efc3cec3fd8f3ea077e688d4b6/f636afc379310a550961abd7b74543a98226104f.jpg
隶属于剑南道邛州,据《太平寰宇记》载由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当时的县治就在今天的安仁镇,因古为安仁县治,故得名。直至元朝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安仁县建置撤销,其区域划归大邑县。解放前安仁有三军九旅十八团之称,相继涌现出了刘文辉、刘湘等军政要员。
安仁地名善意。建于唐代,现有的老街区建筑建于清末,特别是在建立中国和西方风格的全盛时期,刘氏家族的中国共和国时期,风格是一个结合。高贵,优雅,大方,各种类型的化合物,创造了安仁城特有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建筑文化。目前在四川安仁的历史街区、古建筑保存相对完整的庄园建筑,面积约300000平方米;有刘氏庄园,刘湘公馆等古民居27座;红星街,树人街,裕民街等三条古街道;古建筑有原公益协进社旧址洋楼等建筑,原来的私立文彩中学安仁中学建筑群和钟楼。2009中国博物馆学会正式授予安仁中国博物馆之乡称号,至此安仁已成为中国唯一以博物馆命名的城市,形成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城镇文化。
[2] 
2小独院
安仁古镇
安仁古镇的天福街84号。这个小建筑修建于1937年,建筑面积约有20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系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一楼一底二层楼房,楼房栏杆采用美女*”(又称飞来椅)。这种风格的建筑并非川西特产,系由江浙一带嫁接而来。其主要目的是让主人家的闺女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又不必到处游逛,以免败坏了女德。
人文古镇
古镇的宁静是十分让人心醉的。在刘氏家族兴建的宅院、商街、学校、茶楼里,一群人或居、或商、或闲逛、或茶饮、或吟读。他们的身边、脚下,凝眸处、落座地,到处都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雕梁画栋,青砖重瓦,每座公馆、每座建筑的背后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历史不可言说的神秘。关于安仁,有太多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的遐想。公馆,远不止是一幢建筑,或特定时代的一幢建筑,它是一种宏阔的生活文化和气度,是一些人心目中神秘而尊贵的生活的象征。如今,绚烂的时代色彩与繁荣的经济发展更增添了新公馆生活时尚又怀旧的魅力。

3古镇景点
刘氏庄园
庄园由近代四川大官僚地主刘文彩及其兄弟陆续修建的五座公馆(刘文渊、刘文昭、刘文成、刘文彩、刘文辉)和刘氏家族的一处祖居构成,分布为南北相望的两大建筑群,占地总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房屋共545间,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近代地主庄园建筑群。整个庄园建筑群始建于清末,历经几次大规模的兴建和扩建,至民国末年形成现在规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刘文彩公馆为高墙深院封闭式院落,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山墙压顶,重门深巷,迂回曲折,宛若迷宫,充分体现了近代川西富豪之家的奢侈和排场。
建川博物馆聚落
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由樊建川先生投资修建,包含有抗战系列、红色年代、汶川大地震和中国民俗四个主题板块。目前建川博物馆有藏品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9件(套)。该馆拥有国内最大的民间抗战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博物馆群,现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文博森林公园、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都市国防教育中心。建川博物馆聚落浓缩了中国自抗战以来八十年的风雨岁月,从中能够直观的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
抗战系列: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不屈战俘馆、飞虎奇兵馆、国防兵器馆、川军抗战馆及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和中国抗日壮士群塑广场。
红色年代系列:瓷器陈列馆、生活用品陈列馆、章钟印陈列馆。
民俗系列:老公馆家具馆、三寸金莲文物馆。
地震系列:震撼5.12-6.12日记馆,地震美术作品馆和地震科普知识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馆。
民国公馆老街
树人街、裕民街、红星街三条老街均修建于民国时期,为当时安仁镇的核心区域和商业中心,老街上共有14个各具特色的公馆建筑,安仁中学、安仁戏院、袍哥楼、万成堰纪念碑、同庆食馆等极具民国特色的建筑罗列其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民国川西古镇风情画卷。
重点旅游资源推荐:
安仁戏院:是在原来星廷戏院的基础上恢复重建而成,每天都会上演精彩的歌舞表演。
明轩书栈,是在高明轩公馆的基础上改建的以书为特色的精品文化客栈,共有客房10间。
安仁公馆会所,原为陈月生公馆,先改建为别具中西合璧特色的高端文化会所,以此为主要场所的安仁公馆婚礼也是一大特色景观。
安仁公馆茶厅,原为刘元琥公馆,常年举办中青年画家的画展,面对向有人开放。
老电影博物馆,位于刘元瑄公馆,馆内陈列大量与电影有关的放映机、拷贝、专业书籍、杂志、海报、信件等,其中的镇馆之宝为《西洋镜》中为慈禧太后放映电影的德国克虏伯放映机,堪称无价之宝。
自能学馆,原为乐自能公馆。乐自能为刘湘表兄,家中设有私塾,刘湘幼时即在此读书。现改建为以孔子文行忠信为主题的文化客栈,共有客房39间。
巴蜀画派画院
巴蜀画派画院是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为巴蜀地区的书画家打造的创作交流和书画展览基地。馆内收藏有马一平、戴卫、吴绪经、梁时民、郭强、陈志才、邱笑秋、李兵、张文源、罗云、谢季筠、邓敬民等一大批巴蜀地区书画家的艺术作品,集中展现巴蜀地区书画艺术风貌和发展水平。画院不定期举行书画家创作活动以及关于书画赏析创作、文物收藏等相关培训或讲座。
其他景点推荐
1、崔永元电影传奇馆
崔永元电影传奇馆位于刘文辉新公馆内,占地总面积近5000㎡,涵盖基本陈列、电影放映、互动休闲和电影学术研究四大功能。通过崔永元先生的各种藏品,讲诉百年电影的传奇故事,展示电影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展陈方式上,电影传奇馆摈弃了单一的展览展示手段,加入了众多高科技元素的运用,十二个不同主题的分馆内,都有各自的互动参与性节目,寓教于乐,这也是博物馆走进普通人生活方式的一种全新探索。
25·12抗震救灾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中国博物馆小镇·安仁境内,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8平方米,由成都市财政斥资8000多万元建成。2009年,该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该馆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建筑外观简约方正、庄严肃穆、气势宏大,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馆区由主题展厅、地震科普厅、缅怀区、临展厅、游客中心等部分组成。主题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为六个部分,全面、真实地纪录了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动员、营救、自救、支援、重建等全过程和体现出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以新闻纪实手法,结合图片、实物、模型、场景与多媒体手段进行的纪实展示,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同时,大大提升了展览的观赏性与感染力。
3、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
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崇州连接线旁,离安仁镇只有几公里,种植有500亩薰衣草,是一个集婚纱摄影、婚礼主持、婚宴承办、度假休闲为一体的高端田园文化乡村俱乐部。
4、蓝莓基地
位于安韩农业产业园内,占地5000亩,对蓝莓产品进行多元化发展模式,采用现代化标准和高新技术研发生产保障人体健康的天然优质蓝莓系列产品,现已成功推出蓝莓鲜果、蓝莓原浆、蓝莓果酒、蓝莓蜂蜜、蓝莓茶及蓝莓盆栽等产品,每年6-8月都会推出蓝莓采摘节,让广大游客一饱口福。

西岭雪山
西岭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距成都仅95公里,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属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千古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而得名。景区内有终年积雪的大雪山,海拔5353米,为成都第一峰。[1] 
中文名称
西岭雪山
所属地区
四川省
地理位置
大邑县境内
    
483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
森林佛光、阴阳界、日照金山、五彩瀑、豹啸泉
海拔高度
2200—2400
游乐设施
高山滑雪场、雪上游乐场、滑草场
珍稀动物
大熊猫、牛羚、金丝猴、弥猴

西岭雪山,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西郊,大邑县西岭镇境内(距成都95公里)总面积483平方公里。该景区于19898月被四川省政府批准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现为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于1999年开发了占地为7平方公里,海拔在2200——2400米的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大型高山滑雪场、大型雪上游乐场和大型滑草场、高山草原运动游乐场

2环境资源

岭雪山属立体气温带,现已形成春赏杜鹃夏避暑,秋观红叶冬滑雪的四季旅游格局。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独特。有云海、日出、森林佛光、日照金山、阴阳界等的高山气象景观
西岭雪山原始森林覆盖率90%,景区内有6000多种植物,其中有珍稀树种银杏、香果树、珙桐等,桂花岭有两片原始桂花林,面积近1000亩,十分珍贵。各种动物常出没于林间山涧,其中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小熊猫、猕猴、云豹、金鸡等珍贵动物。[2] 

3命名原因

景区内最高峰庙基岭海拔5353米,是成都第一峰,矗立天际,终年积雪。在阳光照射下,洁白晶莹,银光灿烂,秀美壮观。唐代大诗人杜甫盛赞此景,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西岭雪山也因此得名

4著名景点

熊猫

西岭雪山
西岭雪山
熊猫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乃中国西南地区高山中之特产,有国宝之誉,主食箭竹。西岭雪山箭竹成林,植被丰美,森林茂密,气候宜人,是大熊猫的天然庇护所和繁衍栖息地。熊猫林乃大熊猫多次出没之地,是以开发之并冠之以名,以志纪念,它全程四公里有余,面积数百亩,以林景为主,水景丰富,其中尤以杜鹃林、箭竹林、铁杉林为珍。穿珍稀植物林,经鸳鸯池,达杜甫亭。其间,曲径通幽,婉转起伏,引人入胜。春夏之际,杜鹃花开,姹紫嫣红,箭竹繁茂,与人齐肩;夏秋之际,绿树成荫,鸟鸣蛙鼓,小桥流水;入冬以后,千树凋零,白雪覆盖,各种树种,千姿百态。熊猫林实为一彰显雪山生态之园林,吾辈自当爱之,护之,切记:勿攻击大熊猫

阴阳

阴阳界
阴阳界
绝妙景点是白沙岗一带阴阳界。阴阳界既是山峰,又是两种截然不同气候的分水岭。一边是晴空万里,湛湛蓝天;一边是云蒸雾涌,朦朦胧胧, 给游人以无限神秘的遐想。白沙岗逶迤千米,嶙嶙的白云岩,银光闪烁,脊顶仅2米宽,岩壁如刀削斧劈。它既是分水岭,又是不同气候的分界线,西部为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东部为盆地气候,温暖湿润。这两种不同的气流在白沙岗上相遇,形成了奇特的气象:一边是晴空万里,湛湛蓝天;一边是云蒸雾涌,朦胧世界。阴阳两界分明,且变化无常,世所罕见。正所谓:放眼白沙天不平,阴阳两界自分明。岗南万里晴空色,岗北浓云欲压城

杜甫

杜甫亭
杜甫亭
实非人工雕琢,乃一古树被雷电劈削而成,惟妙惟 肖,一说为杜甫显灵,魂归雪山,秋冬之际,于萧瑟寒风中,隐闻吟诗之声

观云

观云台
千仞高台谁筑成,登临一望客心惊。眼前波浪兼天涌,倒海翻江尽是云。当你乘坐观景索道到日月坪,你会领略腾云驾雾的心境,从云雾中穿梭。观变幻万千的云海奇景

日月

山顶日月坪接待站
万丈高坪接汉宵,群峰起伏似江涛。望中西蜀园林好,出海金阳分外娇。 日月坪是一个原始的世界,常见云海浩瀚,波澜壮阔,更有神奇的佛光、霞光万道的日出,彩虹圈日的华光。游人至此,可领略乱云飞渡的云天壮景,感受虚无飘渺的蓬莱仙境,晴晚朗夜,皓月当空,明星可摘,周围树木灵光闪烁,眺望万家灯火,天地相接,恰似天上人间。据传,日月坪的佛光非常人所能见,凡见者必将有鸿运降临,富贵一生

远眺西岭主

景区能登上的最高点是红石尖,是离西岭雪山主峰庙基岭最近的地方,海拔3312米,是天然的观景台,西看绵延数百里的大雪山,每当旭日东升,可见日照金山的奇观。东则可望成都平原一泻千里
红石尖远眺西岭主峰庙基岭(大雪塘),最真切
在高台之上的小路上漫步,是多么的富有浪漫情调,感觉自己的身姿都变得高贵起来!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那么煞白煞白的
红石尖附近远眺西岭雪山主峰“庙基岭”
红石尖附近远眺庙基岭
西岭主峰“庙基岭”日照金山

中国最长索

位于滑雪场内,为二人吊厢式索道,全长2500米,属中国最长的索道,落差1000米,属亚洲落差最大的索道,它将海拨3250米的日月坪景区与滑雪场联为一体,单程运行时间需40分钟,乘坐观景索道,让您尽情领略西岭雪山原始古朴的自然风貌。回程时,您可以在索道中间站下车,乘坐全长1500米的不锈钢槽式滑道下山,感受穿越时空隧道般的刺激与神秘
随着游人攀登高度的变化,同一季节可览四季风光带。当海拔1300米到2100米的低中山区青山叠翠,繁花似锦的时候,而在3200米以上的高山区则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云蒸霞


  
后山云蒸霞蔚
云蒸霞蔚
大邑(晋原镇)城郊遥看西岭雪山主峰庙基岭(大雪塘) 窗含西岭千秋雪,遥看西岭雪山主峰庙基岭是欣赏西岭雪山之美的另一种方式。西岭雪山主峰在远视中展现出的壮美、洁白如玉真是无与伦比啊
在距离西岭雪山主峰60公里的大邑县城(晋原镇),观看庙基岭的景观最为特别。如果想再近一点,就登上红石尖,想远一点,在成都天气极好的时候也可能看到

雪山红

雪山秋景
雪山秋景
西岭距成都只有95公里,是大都市周边最近的一处原始林海。景区北邻卧龙,西接蜂桶寨。总面积482.8平方公里,可赏红叶面积近100平方公里。一年一度的秋风使西岭雪山今年(2012)的红叶期比往年提前了近半月。雨季一过,红的红,黄的黄,浮光耀金,分外俏丽
由于西岭雪山独特的地理条件,海拔从700米跃升到1700米的高飞水以下,则只有浅浅几抹,再到景区脚下大门,又是满目苍翠
米亚罗夹金山等地以灌木丛为主的红叶相比,西岭雪山属于天然的原始次森林,既有枫树、漆树、樟树、楠树、冷杉等落叶乔木,也有许多连名字也叫不出来的低矮丛林,据当地林业工人讲,这是适应高海拔气候条件的自然演化,景区内有植物种类3000多种,植被群落完整,密林掩映,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充足的水分,肥沃的土壤,使景区森林拥有完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植物呈乔木、灌木、蕨类、菌类、苔藓类等多层次立体共生的原始森林植物链系

五彩

五彩瀑位于离獐子崖不远的翠林中,从高高的花岗岩上飞泻而下,顺着鱼鳞般的红色岩石横溢,层层水花呈羽状洒开,映衬着红色山岩,就像一幅流动的白色缕花软缎衬在红色呢料上一般,雍容华贵,五彩缤纷。如遇日光斜照,可见彩虹显现于烟云水雾之中,令人流连忘返

5运动项目

西岭雪山滑雪场(冬季)
西岭雪山滑雪场坐落于西岭雪山后山半坡,位于中国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东大门。海拔高度为2100-2800米,滑雪基地所在区域面积约7平方公里,年积雪期达四个月之久(12月初到来年三月底),积雪厚度50-80厘米,冬季平均气温零下2(最低气温零下15),坐北朝南,多雪静风,阳光和煦,属高山台地,根据周围的山型和坡度,设计和开辟了多条初、中、高级滑雪道,具备建设成大型旅游滑雪度假区的良好的天然条件
现代西岭雪山滑雪场已颇具规模,建有初级滑雪道5(总长3公里),中级滑雪道1(2公里),吊箱式缆车1条,四人吊椅1条,拖牵索道5条。从西岭雪山山下通往滑雪基地的两条脉冲式吊箱缆车,每小时可往返运送游客2000
西岭雪山滑雪场滑雪场有2000套世界名牌滑雪器材,10条国际标准滑道,可容纳2000人同时滑雪。从加拿大和日本进口了35辆雪地摩托,从欧州进口了全地形车、蛇形滑雪车、雪上飞蝶雪上滑车等设施,形成了20个雪地游乐项目,建成中国唯一大型雪上游乐场。 滑雪场培植了50万平方米高山草坪,形成了高山摹规 
后山滑草场
模,进口了600套滑草器材,成为中国大型高山滑草场,特别适合春、秋、夏季的游乐项目
雪地滑
只有方向和刹车装置,操作简单。乘坐雪地滑车可观景和看人们滑雪,还能享受到同滑雪一样的快感,在夏季可在草地上滑行,故又被称为草地滑车
雪爬
一项传统的雪上运输工具,在平地需有人拉动,在雪坡上将自由滑行,现代雪爬犁已成为人们非常喜欢的雪上娱乐项目 需要两人合作,虽然简单,却轮流快乐
雪上飞
是非常刺激的雪上空中项目,穿上滑雪板可在雪上滑行,也可在空中飞翔,深受年轻人喜爱。雪上飞伞有滑行飞伞和牵引飞伞两种。 熟练的滑雪者在动力牵引下,可
习各种飞行动作,并将体验插上翅膀的美妙感觉。 4、蛇形滑行 是群体参与项目,在滑行车之间有连接点,多个滑行车连接起来形成蛇形。当滑行车从高处滑行而下,蛇形躯体就能随地形和身体重力影响产生各种摇摆,甚为美
雪地越野
男子汉总要展现粗犷的一面。驾驶雪地越野车在雪地飞驰,特制的越野轮胎在身后留下了属于他们的本色气质。粗糙的雪地越野车轮胎、极富挑战性的越野车道,男人展现男性气质的挑战性运动项
200米的溜索,让您体验什么叫命悬一线,其实除了兴奋、刺激以外,剩下的全部是安全
西岭雪山滑
滑雪爱好者通过剪辑的电视画面,把滑雪的激情和雪花飘飞的轻灵深深植入每个热爱运动,热爱生命的灵魂中,力量、勇气、技巧融于一体,但最重要的精神始终是乐于参与。 滑雪在北美及欧洲盛行了几十年,它与高尔夫球、马术、台球并称为四大绅士运动,是冬季最为贴近大自然的一种运动休闲方式。滑雪者在滑雪运动中将感受强烈的、其它旅游项目所无法比拟的成功感、征服感和刺激感 .
雪上飞
是一种适合全家尤其儿童及女士参与的群体娱乐项目,一家人可以把团体精神畅尽发挥,旋转的飞碟自上 而下漂动,把您围在幸福中央
雪地摩
对于速度的追求始终是运动中撼动人心的一幕,在与时间的对
中,雪地摩托手飞驰过的是一片雪白和雪地柔软的质感。 35台加拿大及日本雪地摩托,32000米长、8米宽的环形雪地摩托越野道,让游客充分领略在林海雪原中风驰电掣,呼啸而过的快感,亲身感受以前只能在电影电视中才能见到的惊险刺
西岭雪山滑
最早起于北欧,中国广东、深圳时兴,西岭雪山滑雪场是中国第三家开设此项目的场所。滑草是一项价格便宜又能 充分体现时尚的夏季休闲运动,游客脚踩履带,在草坡上飞驰,犹如脚踏风火轮一般,又恰似凌波仙子
草地滑
是一种从法国进口的无动力四轮草地自动滑车,是车迷和爱车一族理想的草地休闲运动,由于它的制动性能好,安全系数高,也是老少皆宜的项目,尤其是女士参与这类项目更有充分的安全感,该车也可作雪地滑车
现代悠
现代悠波(ZoBr)娱乐:从新西兰引进的世界最新草地娱乐项目,绝对的完全、绝对的刺激,在超重与失重之间努力寻找自
西岭登
前山路上漂亮的蓝色湖
前山路上漂亮的蓝色湖
西岭雪山分为前山、后山之说,前山适合于喜好攀登徒步的驴友。前山全长18公里左右,耗时912小时,途中接待站条件一般。一路的景点有蛙潭、五彩瀑布等,但是历经千辛万苦凌绝顶,云海在脚下飘荡之时,其乐趣和快感是索道所无法体验的。但前山景致没有后山有特点,就一小溪伴着小路,很多地方都有的景象
前山路上还有一条蓝色的湖,挺漂亮的,另外还有野猴出没,有游客扔东西给它们时,它们就会下来,但人多了它也可能会害怕,而沿着树枝爬上去。前山由于只能徒步攀登,所以越到高处人越少,雪也越干净
好吃的野猴
好吃的野猴
后山登
后山有漂亮的滑雪场(冬季)和滑草场(夏季),可以从中级滑道边的观景索道中站沿索道维护步行道爬上日月坪,还可乘索道很容易地上到山顶日月坪。从步行道直接爬上日月坪耗时2.5小时到5小时,视体力。从这时爬山,耗时短,是怕坐缆车,又爬走远路的人的理想选择。夏天,后山高山草原和绿山云蒸霞蔚,十分迷人!冬天,后山滑雪场银装素裹,白亮迷人,风光独特

6历史传说

西岭雪山据清光绪(1875)《大邑县志》记载雪山俗名大雪塘,在县境西北中山后,冬季积雪如银,周围可数百里,三面皆壁立千仞,唯一面岛道可婉延登绝顶,中有清水一池(九龙池)四时不溢不涸,登上若大声呼叫,冰雹立至,其附面斯山,留有铜矿山,小西天,大仙峰,二仙峰,南天门,城门洞,鸳鸯池、红蛛池等诸名胜,其中所示诸山,均为景区山脉,而此处大雪塘便为景区最高峰,也有成都第一峰之称,海拔5364米,至今无人征服
鸳鸯池爱情故
传说很久以前,鸳鸯池火山爆发,当地民不聊生,一青年男子为救乡民以身堵火。可他纵身火山口后火山仍在喷发,于是深爱这名男子的姑娘也跳了下去,奇迹出现了,火山终于停止喷发,并溢出一股清泉,其后每到夏天,池中鸳鸯成群。火山口就在鸳鸯池边上。只见火山坑有一米多深,直径在4米左右,一股泉水正流进坑中,坑中有一个碗口大小的洞口,泉水正源源不断地流进去,声音叮咚作响。祝林拿了根一米多长的木棍探下去,除了偶然碰到石头外并无阻碍。在离第一个坑20多米远处,又看到了第二个火山坑。专家需要进一步考证。据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殷继成说,2亿年前,西岭雪山确实是火山多发区,不排除两个洞口是古代火山口的可能性。但在四川境内还未发现现代火山,鸳鸯池有可能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湖泊,但具体成因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飞虎雄
60年前,飞虎队一架绰号为祈祷中的螳螂B—29“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在执行完轰炸任务返回成都机场途中坠毁于西岭雪山。 据了解,1944820日,美国空军58联队出动88B—29型长程轰炸机,由成都机场起飞,直飞日本本土,成功地轰炸了日本八幡钢铁基地后,全部机群返航成都。其中一架绰号为祈祷中的螳螂、编号为42—6286的轰炸机,由于燃油耗尽,不幸坠毁于西岭雪山上。当地群众一直传说在西岭雪山的大雪塘山脊,散落着一架飞机的残骸。 20017月,闻知此事的飞虎队将士后代、美籍华人杨本华率领由他组建的民间登山组织——华藏山社一行13人,顶风冒雪,在西岭雪山无人区跋涉了15天,终于寻找到了这架战机的部分残骸和该机组11名烈士的部分遗物。20025月,华藏山社把这架飞机的发动机残骸捐赠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美国中国博物馆之一的新英格兰博物馆鉴定了部分残骸后,对这一行动授予了公证书。杨本华说,援华抗日期间,美军损失了上千架军用飞机 ,寻找到残骸的却寥寥可数,它们都是中国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 2004630日,杨本华再次率领华藏山社一行6名队员,在当地藏族同胞的援助下,将这架纪念碑矗立于战机坠毁的地方。据介绍,纪念碑上刻有中国军委主席江泽民为此题写的飞虎雄风四个大字,碑文用中英两种文字组成,中文为32个字——“世界鏖战,神州罹难。援华抗日,飞虎当先。痛挞倭寇,壮殉雪原。浩气长存,英灵永鉴飞虎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由陈纳德将军创建和指挥的美国志愿航空队。19425月到19459月,美国志愿航空队以3个中队、数十架飞机的有限兵力,担负中国战场的国际交通大动脉滇缅公路北、南两端的枢纽——昆明和仰光的空中防务,期间还帮助中国运送物资。陈纳德以第三中队协助英军防卫仰光,亲率一、二中队防卫昆明,期间击毁敌机数百架,令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徐霞客西岭豪
在川蜀大地千年文明中流传着一个并不被广为传说的故事:古代学者徐霞客与一好友途经成都大邑境地西岭雪山,徐霞客虽然游历天下名山大川,阅览美景无数,却被眼前这座直入苍穹的高度和宏伟气势的雪山所折服,不由自主地就要攀登,然而,当地居民因为在当时还从未有人征服而劝阻,但徐霞客与友人决意要攀登,村民见劝阻不了血气方刚的徐霞客,只好用自酿的酒液相赠。于是,徐与友人在没有任何登山辅助工具的情况下艰难的攀登,历经四个多时辰终达雪山之巅,在领略了征服大自然的豪情后,他俩被无与伦比的寒冷所困惑,徐霞客在即将倒下的瞬间,手指触摸到了平时根本觉察不到的暖意,哦!原来是装酒的葫芦,于是二人你一口一口地相泯而笑,就这样,白酒散发的热量支撑着他们几乎虚脱的身躯爬下了山,居民们在欣喜惊叹之余,大口大口地往他们嘴里灌着酒液。次日,徐霞客问及缘故,村民答曰:此酒乃谷物雪泉酿造,高度也!徐霞客灵感受到了启迪,随口曰:平湖出险川,地上九重天,荡气回魂物,此酒乃川王

成都 
成都四川省会[1] ,成都位于中国华西地区东部,成都平原腹地,[2] 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成都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构筑城池,三国时期为蜀汉国都。巴蜀文化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成都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非常适合农业生产,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并由此催生了繁荣商贸业。北宋年间在成都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在成都设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这些都表明成都当时商业的繁荣程度。时至今日,成都依然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之一。

历史沿革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
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
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建于公元前256年,使用至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3] 
公元前316年,秦国先后吞并蜀国巴国。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是中国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文翁石室
公元前106年。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锦城之称;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
汉代成都是世界漆器工艺的中心和中国茶文化的诞生地。
成都在三国时期为蜀汉国都,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蜀地蜀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3] 
公元348年至354年,东晋常璩编纂了中国现存最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早的地方志书《华阳国志》。
唐朝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城市之一(长安、扬州、成都、太原),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以蜀郡唐玄宗幸蜀驻跸之地,升为成都府,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诃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3] 
唐代成都有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术文物,成都的卞家《陀罗尼经咒》、西川过姓金刚经残页、成都樊赏家历残页为世界现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割据三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王建励精图治,使蜀中经济文化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晚年渐为昏庸。幼子王衍即位仅7年,925年后唐庄宗派郭崇韬伐蜀,前蜀后主王衍投降,前蜀亡。后唐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副使,后唐衰败后,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同年秋病死,其三子孟昶16岁袭位,颇有作为,统治30年,后好大喜功,盲目出兵关中,增加百姓负担,导致国力衰微,965年为宋所灭。孟上表请降,当年暴卒于开封。
后蜀后主孟昶亲笔书写了中国第一幅春联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都画家黄筌开创了中国工笔花鸟画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后蜀后主孟昶特创翰林图画院,成为中国最早的皇家画院。后蜀赵崇祚编辑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花间集》。
朝时期,成都经济异常发达,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锦绣为例,花样由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朝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在成都设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
1082年前后,北宋名医唐慎微撰写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典《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蒙元军攻占成都。蒙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明洪武四年(1371年),
明蜀王陵
明蜀王陵
明军攻灭明玉珍所建的大夏国政权,在成都设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设在成都,今人称其为皇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清军入川,四川汉人极力抵抗,战乱多年,人口大减。满清康熙年间,满清朝廷实施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渐恢复生气,省会也又迁回成都。清沿明制,设四川布政使司于成都。皇帝另简派四川总督、成都将军驻成都。清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率兵入川,攻成都失败,清军诱俘之,在成都城内科甲巷将其凌迟处死。[3] 
19116月,保路运动在成都发起,满清时期担任四川总督的赵尔丰因镇压民众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发民众起义,这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19111127日,立宪党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脱离清朝,成立大汉军政府并担任都督。1912312日,成都之大汉军政府改为四川军政府,军政府驻成都,尹昌衡任都督。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设置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后废道复省,成都仍为四川省会。[3] 
194912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成都,成都成为
天府广场
天府广场
川西行署区的驻地。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各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后。
1989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计划单列市之一。
20136月,第12财富全球论坛在蓉成功举办;同年九月,世界华商大会在成都成功举办。
景点
     成都是“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授予它美食之都称号。成都拥有2项世界遗产,2项世界预备遗产,是中国中西部拥有世界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年左右的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望江楼青羊宫文殊院明蜀王陵昭觉寺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6] 
截至2013年,成都市共有3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 
成都十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