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13, 2009
重回记忆甬道
风雨同路话当年
1996年,我从师范学院转来培南国中任教,至2009年10月10日满56岁退休,约服务了14个年头。
培南可说是我服务最长久的地方。也可以说,我已经把我整个人生中的黄金时段都献了给它。
首5年,我是在下午班,只管下午班事务,自己的一些微末本事无从发挥。直到师范学院同事刘良美校长上任,我才有机会脱困。
2001年来到上午班,接触到比较成熟的大孩子,知道一些计划可以展开了。
首先,就是要打造《培苗》的品牌。这本华文学会的年刊,一路来都是以手抄本出现,纸张、设计、内容等都差强人意。到了2000年,在李素樱老师的配合之下,开始出版第一本印刷版本。它那精美的设计、排版、亮丽的纸张等深深吸引了同学的购兴 。一击成功之后,我们便大胆地迈开脚步,一年接一年地让它付梓。其实,出版一本稍有水准的刊物,犹如怀胎十月,胎儿不懂好好照顾就会夭折。在这方面,历届编委都付出很多,说是他们呕心沥血之作也不为过。
《培苗》的编务一旦上了轨道,我急忙把打造的对象转移到辩论队。
我们的辩论队已苦苦挣扎了好多年,荆棘满途,总也冒不出头来。我认为该是时候冲出重围了。首要是适当的鼓励和方法。我紧紧捉住这个方向走,与其他顾问老师陪着辩论员勤加练习,大家几乎把脑袋都掏空了,还好,皇天不负苦心人,心虽苦但甘露总算挤出来了。第一次出击,何芷珊等四人给我带来连场惊喜,意外地闯进半决赛,不过在半决赛中,却败给后来的霹州冠军也是全国亚军的三德,虽败犹荣。一年之后,令我扼腕叹息的是,芷珊及佩欣的父母双双大力反对女儿继续参赛。少了两员大将,我的心刹那间如掉进无底深渊。无法可想之下,重新物色人选加以重点栽培就成了我第一时间需要完成的工作。就这样,蔡懿颦与田景天这两名后备军提前加入战围,也尝到了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辩论赛的苦果。这是必然的失,是奋斗中必经的过程。大家都必须学会拿得起放得下,才有望攀爬胜利的高峰。2003年,淑敏、慧敏、懿颦、景田四人一条心,从第一圈生涩的演出,直到建立信心而连场破敌,表现异常抢眼,终不负众望,成功囊括那一届的霹州冠军,圆了多少年苦苦等待的梦。那一次胜利,立刻在校园内掀起辩论狂潮,席卷诸多跃跃欲试的心。从此,辩论成了华文学会每年的重点活动之一,具备能力的同学变得似乎是无辩不欢,并以能代表学校出赛为至高荣耀。后来刘欣柔等也向师哥师姐们看齐,再下一城,再次证明培南辩论队非池中物,已具备足够本钱可以击败任何霹州的高手。
当年的最佳辩手蔡懿颦,后来在STPM考试中考获全科A,羡煞旁人。进入博特拉大学选修大众传媒的她,积极参与大专辩论赛,曾代表博特拉大学参加全国大专辩论赛而荣获冠军。当时在电视荧光幕看到她辩论时的风采,想起当年代表学校出赛时她的连番苦斗,狂风暴雨也撼不倒的姿势,不禁为培南拥有一个她而感到无比骄傲。她至今还是把我当成她的伯乐,不忘当年我一手提拔她指导她的诸多恩典。她现在是第八电视台的实习记者。农历新年期间连同芷珊、佩欣、景天来访时,听他们滔滔不绝,总也难忘那些过往的光辉岁月。他们的师妹刘欣柔,已到了与辩论同眠同食的疯狂地步,如今在马大修读医科。她的好搭档兼生死之交叶佩珊,获得公共服务局奖学金,远赴日本修读工程。英语好得不得了的陈约诗,也获得公共服务局的奖学金,到海外深造去了。其他参与辩论赛的如郭咏敏、何淑芬先后进入多媒体大学修读与辩论有关的法律课程等等,同学们在各领域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无须赘言。
这又说到演讲比赛了。历届的华文学会会员在这方面偶有斩获,但还不致于使人刮目相看。早期怡保区演讲比赛冠军几乎都是深斋独中的囊中物,尤其是高中组,对方人才辈出,要击破其垄断优势,非一时半刻所能做到的。的确,一时半刻成不了气候,适当的观摩和苦练才是良策。王茹文之后,我们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初中组的刘欣柔和叶佩珊,两人的演讲都留下太多小学的模式,一时间难以纠正过来。加上那时她们在下午班,训练时间非常难以配合,一直都少接受到正规的指导,因此初中两届赛事都被排除在胜利门外。上来上午班后,我才能安排时间纠正她们的错误。中三那一年,刘欣柔总算有了大突破,成功捧走了安慰奖。此后她都一直在进步中。来到中五,两人的演出渐趋成熟,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叶佩珊竟后来居上,并一举击败所有的对手,再次为培南圆了区赛的冠军梦。以后的何淑芬在这方面也有同样的表现。这再次证明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要细心发掘与栽培,任何的幼苗都可成长为繁花盛开满目灿烂的一棵树。
在众多比赛中,最不能遗漏的是诗歌朗诵比赛。第一届赛事,由于各校都不太懂得什么是诗歌朗诵,我这个平时写诗的人就比别人稍占优势了。高中组的王淑敏因此而得了霹州冠军,在全国赛中也夺走了季军奖。这是我校多年来参加个人赛的最佳表现。后来在陆慕洁老师的悉心指导之下,初中组也曾荣获过一次霹州冠军。这几年来,指导老师究竟花了多少心血去栽培新人,世上已没有任何一种度量衡可以计算出来。总之,凡事有梦想就有希望,当你认真去看待梦想时,希望才会展开羽翼,去寻找它所要寄托的对象!对于诗歌朗诵,接过指导棒子的陆老师与张老师,相信他们将会竭力让梦想扩大其疆域,也将会竭力让希望的羽翼以铺天盖地之势飞扑过来!
风雨同路话当年,怎么可以不说说每年都举办的新春晚会呢。说来可要话长了。犹记得2001年,在刘良美校长的大力鼓吹与支持之下,我战战兢兢地在窄小的礼堂开始一场小型的新春晚会。可能是第一次,同学们对此项新活动并不怎么感兴趣,票起初完全不受落,到最后一天才勉强把它卖完。老实说,当晚的演出气氛并不尽人意,缺点显而易见。无论如何,经过一轮检讨之后,同学们愿意第二年继续努力。就是这一股拼劲一直延续到现在,让后来的人能够坚持到底。当时,由于校内场地的局限性,我们曾两次把表演场地移到外头,一次租用圣约翰礼堂,另一次则须花更多的钱租用怡保精武体育会的大礼堂。其中要向官方申请的各种演出手续,令我这个平时只走课堂的人平添不少麻烦。无论如何,两次校外演出都大获好评,如此一来,更鼓舞了大家的士气,决定每年都办下去。后来李书明校长在校内建了一所多元化活动中心,可作为演出之用,于是我们重又把舞台搬回熟悉的校园。压根儿没想到,同学们竟然特别喜欢这个新地点,直到如今,每年的演出都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而由于票数有限,每一年向隅者颇多,甚至还造成“黄牛党”的出现,或无票者干冒大险爬墙潜入,以一睹为快。
想当年,如果大家都缺乏一点的信心,缺乏一点的毅力,缺乏一点的冲劲,缺乏一点的合作精神,我想到现在,我们还在原地踏步,走不出泥泞小径,更走不出连场风雨。
如今, 前面豁然开朗的景物,姿态万千,将会继续幻化为希望的羽翼,在培南的天空展翅翱翔!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老师,我不是实习记者,我已经毕业了…快乐不知时日过,我已经长大了。呵呵。虽然我依然常常会怀念过往中学因为有了华文学会和辩论而留下的种种甜美回忆。至今依然是我人生中,目前最开心的年华。
ReplyDelete老师,记者的工作不容易,实在不容易,学生确实常常萌生离开的念头,尤其是生活作息不定,身子每况愈下。不管之后我做什么决定,我希望,我依然是老师心中引以为傲的学生。
陈老师,我是叶佩珊。
ReplyDelete不知道你何时会发现我这个隔了这篇文章4个月之后才写下的留言。呵呵呵,虽然知道是客套话,但是还是要说,谢谢陈老师,对于培南华文学会的付出,还有对于我们所有人的栽培。
虽然现在的我没有往华文相关的领域发展,可是因为辩论因为华文学会因为各种华文表演的经验,华文始终还是我最爱最爱的语言。尤其来了日本,要用用别人的母语-日语来沟通的时候,更是觉得华语才是属于我的语言,华语才是我的根啊。
这篇文章写得很细节很细节。让我醒觉,当我们这些小瓜们,一批接一批,一棒传一棒之时,老师却是那个一直没有离开的人。甚至还让我回想起从台湾回来,我和钟国林曾在您的家借宿一宵的那件事。哈哈。